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二二八是皇民造反,不是官逼民反

上篇〈是皇民造反,不是官逼民反〉貼文,引起了一些左統派朋友的不悅,認為二二八是官逼民反才對。首先,我沒有反對大陸紀念二二八,只是認為紀念之餘,還是必須有所區隔;其次我並沒有否定共產黨人起義的理想性,只是如果因為事件中的口號有類似「官逼民反」的字句,就要把整起事件視為官逼民反,那太陽花也是官逼民反了嗎?雨傘花也是官逼民反嗎?如果我們不看事件的本質與其真實樣貌,那世界上所有的反抗運動,那個不是官逼民反?

太陽花是官逼民反嗎?
二二八的發生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關鍵就是尹章義教授所提出的「殖民地回歸症候群」,所有的殖民地回歸必然發生問題,因為殖民者絕不會甘心放手,一定用各種手段將殖民地加以破壞,同時還預留未來介入的伏筆,造成接收者的種種困擾。且殖民地與母國分隔久了關係自然淡薄,母國來接收時也沒預料到許多可能的問題,因此衝突在所難免。二二八就是典型「殖民地回歸症候群」所引爆的民變,以下我分幾點說明造成二二八的原因:

日本戰敗濫發貨幣,導致台灣拖或膨脹惡化
一、日本的經濟破壞
之前說過,所有殖民者被迫撤離殖民地時,必定埋下製造問題的伏筆,讓自己將來可以繼續對殖民地見縫插針,日本也不例外。當日本戰敗投降確定無法再佔有台灣後,便用各種方式將台灣的經濟徹底破壞,其中最重要的有:

1.放寬米糧配給制度
在戰爭的影響下,台灣的糧食本已不足,可日本戰敗後突然放寬米糧管制,導致市面上糧食居然充沛了,但過度消耗的結果,幾個月後台灣即陷入糧食不足的問題,所謂「米被運去大陸打內戰」的說法並不是事實,糧食是被台灣人自己給消耗光了。

2.濫發貨幣造成通膨
1945年9月9日,曾任台灣總督府主計課課長的鹽見俊二,攜帶一飛機由日本銀行印刷的台幣抵台,發給在台日本官吏薪水,並預付至翌年的三月份,且包括至翌年三月止的退休金。換言之,就是使得在台日人手中持有充裕的貨幣,有能力大肆採購市場上本已極度缺乏的米糧等各項物資,這對當時台灣的通貨膨脹,無異雪上加霜。(註1)

據統計,截至1945年8月止,台灣銀行貨幣發行量僅16.5億日圓,但10月時卻累進至29億日圓,兩個月間突增12.4億日圓。破壞台灣的經濟,使國民政府背上造成物價上漲問題責任,這是日本為二二八所種下的禍根。(註2)

「事業平生悲劇多,循環歷史究如何,癡心愛國渾忘老,愛到癡心即是魔」
癡心愛國的陳儀,因愛台人,害了自己。
二、陳儀的過度寬大
抗戰勝利後,國府派往各地的接收大員中,陳儀是最優秀、最清廉的一位,當時全中國沒人比他更適合來接收台灣了,只是陳儀犯了過度寬大的錯,才導致二二八事件的發生。

1.過度開放媒體恣意攻擊政府
光復後陳儀開放報禁,「創刊不需許可,言論不受檢查」,全臺報紙雜誌正式登記者一躍為三十六家。許多報紙言論激烈,甚至對陳儀個人誹謗,漫駡、惡意醜詆,長官公署都為了尊重言論自由而不加干涉。當時,除了一兩家大報能夠保持平穩立場外,其他多超越「新聞自由」範圍而趨向於「濫用自由」,衍伸出了造假、抹黑不實報導,誤導群眾,煽動人民,造成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註3)

2.拒絕駐軍導致無力防變
陳儀當時認為台灣情況穩定,又認為七十軍軍紀不夠好,因此將駐軍調離台灣。陳儀說:「我以至誠愛護臺人,臺人決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大家建議由他最心愛的李良榮軍駐防,陳說:「我信任李良榮,但不歡迎他的叫化兵。」結果二二八發生時,長官公署手中沒有能夠維持治安的力量,陳儀果真做了吳鳳。

二二八親歷者陳肇家先生,講述地痞流氓如何藉機打殺外省軍民

三、地痞流氓藉機鬧事
為什麼一起查緝私煙,不甚打死路人的事件,會如此快速的鬧大呢?關鍵在於被打死的陳文溪,其兄長是當地著名角頭,人稱頭兄的大流氓陳木榮,其手下有兄弟一千餘人。同時流氓頭「密婆吉」(密婆台語是「蝙蝠」或「夜婆」)林秉足獲悉死黨好友陳茂己的三叔陳文溪遇害,也糾集了自家兄弟參與,是時黑道流氓親友迅速集結群眾遊行,一股自大稻埕大橋頭廣場(今台北市大橋國民小學附近),自北南下;另一股聚集在萬華龍山寺的群眾,則自南北上,兩組隊伍的遊行抗議,終至形勢失控,釀成二二八慘案。(註4)

濫殺外省人、強姦外省婦女者,最主要的就是這些地痞流氓,其中還包括了被遣送回台的台籍日本兵(難道左統派朋友認為搶劫、強姦、殺人是台共的所做所為嗎?我想不會吧!),他們藉機鬧事將外省人視為出氣桶,導致了大量外省軍民的死傷。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二二八】陳肇家:外省人受害真相-1

不知天高地厚坐地起價的皇民化份子,是造成二二八從懷柔變成鎮壓的主因
圖為台獨所吹捧的「二二八英雄」林茂生
四、皇民化菁英主導事變
二二八時真正的主導者是皇民化的台省菁英,因為地痞流氓鬧事於一時,並不知道怎麼跟陳儀與行政長官公署討價還價,這時有政治野心的皇民化台省菁英份子便加以介入取得了主導地位。但這些人的要求越抬越高,所要求的《32條處理大綱》又加入10條,變成《42條處理大綱》,其中甚至要求國軍繳械,等於完全排除國民政府的統治。陳儀在三月八日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說:「昨午後七時代表十五人來見,欲提出政府各地武裝同志應交出武器,警備司令部須撤銷,陸海空軍人員一律用本省人,由處理委員會接收長官公署等四項要求,職不與討論,即嚴詞拒絕」,這也是陳儀從原本的寬大懷柔,轉而支持鎮壓的轉捩點。

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葛超智(中坐者)是美國在台特務
五、美國的興風作浪
二二八事件時美國人可沒閒著,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George Kerr;又譯柯喬治)的角色至關重要,葛是美國在台的特務,其主要目標就是希望將台灣置於美國的掌控之下。由於前述之皇民化份子林茂生,為留美博士且英語流利,因此與葛超智交往甚密,且林與葛超智有相似的的台灣分離主義理念,林甚至透過葛希望美國提供槍枝及經費。3月4日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中山堂的會議中,就有人提出「聯合國託管台灣」,復員軍屬亦喊出「台灣獨立」的口號,可見美國人的從中煽動,是讓皇民化份子認為有外國當靠山,才有恃無恐敢對長官公署漫天要價的原因,這導致了事變僵持不下無法迅速平息。(註5)

二七部隊敢死隊長陳明忠,親眼見到暴徒腳踹外省孕婦,他出手制止了暴徒的惡行
陳明忠先生的回憶,證實了共產黨起義部隊是與暴民不同路的,
同時也證實了共產黨在二二八時只是配角,不具有主導地位。

六、共產黨的趁亂起義
事件發生時,不管是台共或是中共當時在台都還不成氣候;台共早在1930年代日本殖民政府的鎮壓下,其組織基本已被消滅,失去行動能力。光復後,中共派員與老台共成員聯繫,企圖重建黨組織。根據曾參與二二八的中共地下党陳炳基所言,直到1947年事件發生時,全省中共黨員不過560位。(註6)在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怎麼可能發動全島的起義呢?只能說共產黨是事變中,最有組織、有紀律、有理想的一群,他們想的是揭竿起義、是推翻國民黨統治,讓台灣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一份子。只是他們人數太少,對大局影響不大。

事變發生後,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金堯如,在香港碰到了被指為事變主謀的謝雪紅,謝對金說「當時在群眾運動中,事起倉卒,發展得迅猛,誰也沒料想過。我們身不由己,只恐落後於群眾運動。一旦捲入之後,便像投入海浪中跟著翻騰了。尤其是,當時混入二二八起義的人群中,帶頭起哄、聚眾鬧事、打打搶搶的,後來據善良的老百姓報告,多數是日治時代的地痞流氓、光復後的無業遊民。殺害外省籍的公務員、打劫外省籍的同胞主要是這兩類人。還有第三類人是戰時參加日軍的復員軍人,他們會指揮,又會用槍械。這三類人合起來,在廣大善良的群眾中卻變成先鋒和主力。我們根本管不到啊!

謝雪紅對金堯如說:「地痞流氓、無業遊民、復員軍人這三類人背後,還有一種人,是日治時代的既得利益者,有野心的政客、地主中的土豪劣紳。他們能操縱前三類人,指使他們造反、鼓勵他們暴亂,好讓他們同省政府、市政府討價還價,要官要權要利益。對這一種人,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只好一面同他們敷衍面子,一面設法奪取起義的領導權。我組織熱血青年奪取武器、衝市政府,其實是想把局勢控制在我們手上,把領導權奪取過來。但是,誰料到不知不覺走上了城市暴動、奪取政權的左傾盲動道路了。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我謝雪紅,或者講我們台共同志們,根本沒有取得領導權、掌握領導權啊!哪裡談得到好好領導、正確領導?」可見當時共產黨也只是趁亂而起,根本不具主導權,謝雪紅與二七部隊主要的活動範圍也就在台中地區一帶,與全島的動亂只有部分的關連而已。

況且當時中共對於國共問題的指導原則,還是希望透過議會路線來解決,還沒有打算與國民黨進行全面的軍事決戰,就算要決戰東北、華北都自顧不暇了,怎會選擇遠在天邊的台灣搞暴動起義呢?金堯如自己都說:「奉命去建立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的一些負責幹部所得到的指示,其中明確的原則包括團結台灣同胞,不講共產主義,宣傳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不批評國民黨陳儀政府,施政若有利於台灣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教育的,可適當讚揚之。…對中國大陸形勢的方針是,宣傳國內和平和建設富強的中國,希望國共雙方不打內戰,以和為貴。台灣工委是在二二八事件後才建立。這些都表明中共本無所謂起義計畫。」(註7)

從以上幾點分析可見二二八的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埋下的伏筆,美國帝國主義從旁煽風點火使事變擴大升溫,主事者則是皇民化菁英、地痞流氓與遣返回台的台籍日本兵,共產黨並不具有關鍵性的角色。從暴民搶劫、強姦、殺害外省軍民,同時逼問對方懂不懂閩南語或日語,就知道這場運動的本質就是反中,是殖民毒化教育遺留給中國人的傷害,只將其定位為官逼民反,是忽視了帝國主義亡我中華之心不死的醜陋本質,侷限了後人對二二八應有的民族教育認識。


註1:〈日本才是二二八元兇〉(本篇明明是戚嘉林教授所寫,蘋果日報卻未註明作者),《蘋果日報》,2007.3.3
註2:宋秉忠,戚嘉林:日本是228事件源起元凶〉,《中國時報》,2016.2.26。 
註3:侯漢廷臉書,祝萍、陳國祥,《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丹尼.羅伊著,《臺灣政治史》。
註4:戚嘉林,〈二二八事件本省菁英的不當之處〉,《海峽評論》,195期,2007.3。
註5:戚嘉林,〈林茂生二二八之死〉,《旺報》,2015.3.8。
註6:《遠望》社論,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遠望》雜誌,2017.2。
註7:郭冠英,〈二二八真相的爭議何時了〉,《觀察》雜誌,201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