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四、五月油桐花開,各地方政府又在舉辦各種慶祝「桐花季」的活動,但在眾人賞花之餘可知到美麗桐花背後的辛酸血淚?
方偉達先生在〈一片油桐花 一頁殖民史〉中寫到,桐花自大陸引進台灣的年代為一九一五年,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完成全島的林野調查,同意將次等的林地給商社經營,所殖民的林地面積超過農田面積。就在當年,殖民政府民政部殖產局默許日本三菱製紙輾轉從中國長江流域將油桐和木油桐運到台灣,企圖以油桐(桐油)高經濟價值作物,替代過去清朝時代樟木(樟腦)的生產地位,以賺取更多台民血汗錢,為日本邁向亞洲軍事霸權的物資生產機器鋪路。
日本殖民政府當時剛鎮壓了新竹北埔動亂的伐木原住民和樟腦工人(史稱北埔事件),為嚴密控制林務,正需要比樟腦更容易掌握的經濟作物。此時一次大戰又正好開打,日本商人見油桐有商機,可以當作陸軍(槍櫃、火車枕木)、海軍(艦殼防水桐油)或民生(木屐、火柴棒、木飯盒、和式床板)原料,於是將台灣原生相思樹林悉數砍除,誘迫台人在台中、南投、高雄及屏東栽種「木油桐」,在苗栗栽種「油桐」,以做為軍事和民生用材。(中國時報,930502)
這就是今天台灣滿山遍野油桐花的由來,油桐花象徵了台灣人被日本人壓榨的歷史,如果我們只看花的美,卻不知這段淒苦的過去,那我們就太對不起先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