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民主殺人

本篇文章是我在2009年的88日莫拉克風災後所寫的,是當時我對為何會造成這次重大風災的感想,這篇我不想作任何修改,就以當時我最直接的觀點來呈現:

這幾天由於莫拉克颱風來襲,造成南部近年來最嚴重的水患,中央與地方互推責任,一說對方聯繫不確實、一說對方救災不力。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枝微末節的事,真正殺人的是我們的民主制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次的颱風雨量空前,不管下在台灣任何一處都一定會造成災情,氣象學本來就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準(更何況由於全球暖化各地氣象都有異常情況),任何預測一定會有誤差,這是政府自己該去預防的,怪氣象局有屁用?但我們的民主制度卻讓我們在各個層面處處制肘,導致預防機制與應變作為完全失靈,以下我分幾個層面來說:

一、中央政府
在之前馬政府剛上任時為了振興經濟,提出所謂擴大內需方案,但卻是派給各縣市政府自己去看有何需求來申請。當時就有人批評說,這筆錢與其發給地方,不如由中央統籌拿來治水,畢竟任何一個縣市要獨力完成治水任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由中央統一辦理治水才是正道。但政府仍然把錢撥給了地方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錢都被拿去給地方當綁樁之用了,錢不撥給地方都由中央管理,下面的一口都吃不到怎會滿意?說穿了一切都是選票考量。像台北市利用這些擴大內需的經費來搞路平專案,一般民眾可能會覺得不錯。但這種經費根本平時就該由市府自行編列預算來作,不該是由特別預算支出的。中央政府為了選票考量,因此放棄了他本可有所作為、防洪治水的機會,這不是民主殺人是什麼?

排放廢水又起是一天兩天的事?

二、地方政府
當我們看到知本金帥飯店倒塌,我們會不會覺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識?大家還記得去年廬山溫泉區綺麗飯店倒塌,這個場景是不是幾乎一模一樣?台灣的山坡地、河川地、水源地濫砍、濫建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是誰核發這些人建照、使照的?發現是違建是誰沒去拆除的?這不都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嗎?去年廬山發生災情,南投縣長就一度宣稱要大力整頓不法業者,業者一聽群起反彈。結果縣長的決心也只能不了了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業者手上有選票阿!更何況這些業者很多與地方勢力有關係,甚至就是地方的主要勢力、樁腳,你說地方縣市首長為了選票能不顧忌嗎?當然對於他們的濫墾、濫建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甚至乾脆就地合法算了,出了事就讓下面的建管公務員去扛吧,這不是民主殺人是什麼?

看到這張圖讓我想到谷關的松鶴部落
看見台灣記錄片照片

三、人民自己
最後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人民自己了,台灣的人民在這幾年在不肖政治人物的灌輸下,已經變的自我膨脹,凡是都是自己最大,不爽就找民代陳情給政府施壓,而不去思考選民自己本身應負有的社會責任與道義。

而投票時對於政治人物也只看外表,不論做事與否。即便看做事與否也只看做的事有利與我否?因此政治人物被迫投民所好,又造橋又鋪路不管這對生態是否有害,是否造成地區的過渡開發等。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人民炒短線政治人物當然也炒短線,啥防洪治水這那年才會看到成果的事誰要做阿?做了人民只會說我沒做事等著落選吧!

而我們的知識份子要嘛成為政治人物的遮羞布說「競選承諾不必兌現」,要嘛像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樣,發生大地震了帶著學生先落跑,卻不願藉機教導學生,他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也有社會責任,在能助人時多伸出一隻手幫助他人。我們的學子就被這種象牙塔學者教導的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整個社會也充斥了自私自利。什麼人玩什麼鳥,自私的社會自然都是自私的公民,有特權就用、有便宜就佔,並且選出能讓我享特權、佔便宜的政治人物,出了事我來罵這些政治人物無能就好,與我何干?這不是民主殺人是什麼?


台灣的民主制度已經畸形,讓我們的政府、社會實話不敢說、專業無法發揮、權力不敢聲張。當年希特勒害的德國走向毀滅,德國人民怨不得人,因為希特勒是他們自己選出來的。台灣民眾也不要怨政府,因為政治人物會這樣也是你們教出來的。要改善這問題唯一方法就是要一個真正的反對黨站出來說真話、做實事,但到今天我們都沒見到台灣有這樣一個黨,台灣人民就大家抱在一起走向毀滅吧!因為我們濫用了民主,民主反撲回來殺了我們!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中時投書】莫忘日本在台的大屠殺



熱門話題-莫忘日本在台的大屠殺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76周年紀念日,這個日子對所有中國人來說是永遠的痛,悲哀的是台灣有人認為這是大陸的事,這些人選擇性遺忘南京大屠殺的背後,是希望一併遺忘日本在台灣進行的多次大屠殺。
牡丹社事件即以「放火燒屋、一舉殲滅」對待台人,在〈進攻風港口之概略〉中說「出四重溪……放火焚燒爾乃社所有民宅。」等到甲午戰後日本要占領台灣時,遭到台灣義民奮力抵抗,在今天的三峽鶯歌一帶,又進行報復性大燒殺,史稱「三鶯走廊大屠殺」,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中說「屠殺敵人三、四百,傷者無算,燒毀家屋一千以上」讓「三角湧(三峽古稱)附近方圓數里不見人影」。
類似的燒殺見於全台各地,雲林大屠殺的慘絕人寰更讓外國人無法視而不見,在《香港日報》即有洋人投書說「日本人正採取殲滅所有台灣人的策略……台灣人的收穫破壞、家園燒毀,祖先墳墓挖掘、婦女遭凌辱,憤怒到極點。」在安平鎮記載「第二天我軍前去偵查,只見遍地死屍」,在埔里「埔里社、集集街等地……全街遭到燒毀」,在宜蘭「舉動不穩者悉予槍殺」等等。
今天我們教科書不談,政府單位不說,讓台灣大多數民眾忘了這段斑斑血淚歷史,反倒歌頌起殖民幫兇八田與一。李、扁以來,政府從未就日本對台灣屠殺的歷史,在教科書中增加篇幅,比照八田紀念園區在各地建立日本在台大屠殺紀念園區,每到相關紀念日全台一同紀念,以慰先民英靈,這難道不是馬政府可以起個頭的頭等大事?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觀察》雜誌文章─陳癸淼:我的台灣情與中國心相輔相成


陳癸淼,出生於1934年7月1日,澎湖縣人。曾任中興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國民黨台中黨部主委、台灣省政府委員兼台南市代市長、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立法委員、新黨全委會召集人、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及國策顧問等職。

  陳癸淼出版過《墨辯研究》、《名家與名學:先秦詭辯學派研究》、《公孫龍子今註今譯》等學術著作。在歷任三屆立法委員及三任新黨全委會召集人後,陳癸淼再回到弘揚新儒學的老本行。最近十多年來,陳癸淼除擔任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新黨及中國統一聯盟顧問,絕大部分時間都閉門寫作。他先後完成《母語指引》等多篇重要的政治評論文章,更於2002年4月出版《論台灣-為台灣把脈》,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切入,以儒家義理作為根底依據,詮釋台灣現階段的社會失序與政治亂象,並呼籲海峽兩岸走出一條雙贏共榮的大道。陳癸淼精闢獨到的見解和發之內心的真誠建言,讓該書一出版即洛陽紙貴,一個月內銷售一空再版。

  在《論台灣-為台灣把脈》卷末語中,陳癸淼說「我有很深的台灣情,但是我也有很強的中國心。在今天的台灣,很多人把台灣情與中國心看成是矛盾的二元價值體系,在我則不但不矛盾,不相排斥,而且是水乳般相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他並建議所有台灣人要想台灣好,就必須茲秉孟子「先立其大」之旨-去悲情、尊理性。

問:您主修中文,專長在古音韻學,不知道您對當前各大學紛紛成立「台文系」,要搞「台語文」有何看法?
陳癸淼答:台灣獨派喜歡叫別人說閩南語,不要說北京話。其實他們是為了要搞台獨,只因為台獨搞不成,所以就在語言上作文章,要搞「台文」。問題是,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需要一個大家都聽得懂的共同語,如果沒有共同語,政令要如何推行、教育要如何推廣?
  民進黨在陳水扁執政的時候想做一個事情,就是要廢掉共同語言。於是透過文建會提出《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以及之後的《語言平等法草案》,要消除大家已普遍認同的國語,將國家語言定義為「包括國內使用中之各原住民族語、客家話、Ho-lo話(閩南語)、華語(北京話)。」草案還另外定義「通行語」為「地方政府得依其轄區語言社會條件,指定一種國家語言為當地通行語言」。若真這樣搞,那13個原住民的鄉可以通過自己的原住民語言為通行語,各縣、各鄉也可各自訂通行語,會讓整個國家的政令無法推動。

問:那目前馬政府對該法案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答:我在擔任國策顧問的時候,建議過應該成立一個直屬於總統府的「國家語文委員會」,召集學者專家進行以下五項作業:推行國語、閩南語正音正字、客家及原住民語正音正字、推廣正體中文字及漢字電腦化。馬英九把我的意見交給行政院,行政院轉給教育部,教育部轉給文建會,結果文建會答覆我說,已經擬定了《語言發展法草案》,現正送立法院審議。我趕快跟馬英九說,你知不知道,這部法案要把國語廢掉,以後政令要怎麼推動?馬於是請了當時的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把這部法案給撤回了。

問:那請問母語教育應該如何推行比較好呢?
答:五四時推行白話文運動,很快地就推動成功。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從元朝開始,中國社會就已直接將北方官話做為白話通用語了。元曲也是使用白話文來唱,等到明清時代的小說,除《三國演義》外,都是使用白話文來寫作,如《水滸傳》、《紅樓夢》、《老殘遊記》、《兒女英雄傳》等等都是。這些小說流遍全中國,因此即使是南方的廣東人,只要看了《水滸傳》、《紅樓夢》,就受到北方官話的影響;白話文的發展已經成熟了,所以一推行就成功。閩南語的問題就在這裡,因為缺乏用閩南語寫作的文學作品,所以才難以推行。
  母語教學其實並不是不可行。首先應透過「國家語文委員會」出面召集一批學者專家,研究一套官方標準的閩南語對應漢字,為閩南語來正音、正字,做出一份閩南語字典出來才對。因為閩南語的問題在於語音跟讀音不統一,閩南語沒有文字,講話要寫寫不出來。坊間閩南語字典那麼多,專家們拿來討論去蕪存菁,真的找不到字就另行定字,這樣子以後就可以用閩南語來寫作了。
  現在糟糕的就是,這些所謂台文系的人用長老教會的羅馬拼音來寫作,但那是早期外國的傳教士為了方便傳教,用羅馬拼音寫出當時台灣漢人所講的閩南語。台文系的人拿這種羅馬拼音來寫作,一般人哪裡看得懂?另外就是拿漢字來亂翻譯,比方現在翻開報紙,那些台語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不通的。我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現代倉頡何其多、何其遜〉登在《聯合報》,來批評時下許多人替閩南語胡亂造字,那麼多人天天在造字,結果都是不通的。比方說東西好吃,用口字旁一個甲的呷,這個字怎麼又念「ㄐㄧㄚ」,又念「ㄍㄚˋ」呢?根本不通嘛!這個字國語念「ㄒㄧㄚˊ」,古語念「ㄏㄚ」,「ㄏㄚ」是什麼意思?就是喝水的時候吸而飲之,所以喝茶可以用「呷茶」,但要說東西好吃,這個吃則要用「食」這個字。「食」這個字的動詞,閩南語就念「ㄐㄧㄚ」。
  像我們常說鄰居叫「ㄘㄨˋ邊」,這個「ㄘㄨˋ」大家都寫成「厝」,可是厝在中文的字義解釋上,指的是「安置、停放靈柩待葬處」,是陰宅不是陽宅,所以鄰居怎麼能叫「厝邊」呢?正確的用法是處所的處,寫做「處邊」才對。還有像丈夫寫做「尪」,但「尪」是一種疾病的名稱,這怎麼會通呢?應該要用「翁」這個字才對,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了。由於閩南語的語音讀音不一致,所以只要閩南語的正音、正字沒有完成,閩南語就難以推廣。現在這樣的做法,根本不是尊重閩南語,而是傷害閩南語。但是搞台文的人就這樣亂寫,所以我敢說只要閩南語沒有文字、或字不統一,台文這條路永遠走不通。

問:您對大陸實行簡體字有些意見,請問理由何在?
答:漢字是承載中華文化的工具,從甲骨文到現在已經三千多年,自秦始皇的隸書開始到今天,都是我們看得懂的文字,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文化遺產。埃及文現在除了少數專家,沒有人看得懂;巴比倫是比我們更早的文明,但如今整個文明都已經不存在了。全世界只有中文經過了幾千年還能夠通行,很多外國人參觀湖南的馬王堆漢墓,發現中國人都認得出土文物上的文字,都很羨慕、佩服。因此,我擔心簡體字實行下去,未來中國人去遊覽岳陽樓時,可能會看不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簡體字最大的問題在於假借字過多,比方說面子的面,跟麵條的麵,都被改為面,即使古書上有麵這個字,後代子孫都看不懂了。又比如師範的範,被改為范仲淹的范,簡體字裡再也沒有範這個字。形聲字也簡化的不妥,比如說來賓的賓被改為宾,賓和宾的發音根本不同,一個是ㄣ一個是ㄥ,完全不一樣。

問:那您對大陸目前採取羅馬拼音方式,使用漢語拼音來發音怎麼看呢?
答:大陸推行漢語拼音來標注國語的音,和用羅馬拼音標注閩南語一樣並不妥當,但聯合國已經通過了。民國初年,中國人就制定出一套標注國語的注音符號,注音符號就是漢字簡化來的,例如ㄅ就是從包來的,ㄉ就是從刀來的……等等。中文字形音義,每個字都是字義飽滿的,一旦只剩下羅馬拼音,就無法望文生義了。而且,用羅馬拼音來發音很容易造成語音誤解,同一個字母,西方不同語言發出來的音也不一樣。此外,對一個語言學習者來說,同一個Q在英語裡是一個音,在國語裡又是另一個音(依據大陸的漢語拼音,Q發ㄑ的音),從語音學的觀點來看根本不一樣,這樣學下去,可能會變成兩種語言都發不準。我希望大陸政府在字型與拼音這兩大政策上再多思考。

問:再請問您怎看今天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以及最近層出不窮的社會運動、學生運動呢?
答:以前我當立法委員時,總還有一種使命感,總想為民表率,所以堅持理性問政。現在不是了,看民進黨等很多政治人物,像走江湖賣膏藥的。又霸占主席台,又反鎖立法院的大門,立法委員躺在議場裡面睡覺,以癱瘓為能事,然後還得意洋洋,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意機構是這樣亂搞的。美國國會和政府對抗,對抗到政府關門了,都沒有這樣子搞。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現在民進黨是要多數服從少數。今天的立法院將來會在民主憲政史上,寫下最可笑、最可惡、最無恥的一頁。
  至於那些學生運動、社會運動,講白了不少主導者是台獨分子。就因為獨不了,所以藉由燒國旗、燒馬英九的像,甚至丟鞋子來洩憤,反對運動做到這種程度,就是下流、低級,沒有理性了。民主政治是可以反對政府的,但是不可以反對國家,理性的反對黨可以反對政府,但必須忠於國家。

問:請問您怎麼看馬英九的兩岸政策?
答:我們當年是因為反對李登輝搞台獨,所以才組了新黨,但是就像大陸盲眼人權律師陳光誠訪問民進黨時所說「台獨已經過時了」,台獨真的已經過時了。我常常主張「先立其大」要有遠見。從歷史看,西周很好,東周則分為一個春秋一個戰國,西晉強而東晉弱,北宋強南宋弱,總之偏安就不能成大局。國民政府遷台已經六十多年,如只想偏安海隅,拉攏美國日本,已經失去了國格。
  馬英九連任後,我跟他說「人有爭一時有爭千秋」,如今你連任成功是「爭一時」,你要「爭千秋」,就應該實現你之前所講的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我希望他能明白,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是歷史的大事,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也是他留名青史的機會。

問:最後,請問您對兩岸未來有何期許?
答: 我這些年常常在思考兩岸問題應該怎麼解決。過去國共兩邊針鋒相對的對抗,結果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我以前在當立法委員的時候就主張,兩岸應該成立「兩岸共和體」以及「兩岸議會」,這樣才能超越當前的兩岸局勢。假設兩岸一直在政權問題上僵持不下,那永遠無法突破困境,所以我近年來認為兩岸係關係的超越方式就是「民族復興」。
  中國人自鴉片戰爭以來,就受到列強的壓迫,民國成立之後,又面臨了日本的侵略,到後來中國人自相殘殺的國共內戰。一直到鄧小平將改革開放入憲以後,兩岸才不再以武力相向,轉向和平發展階段。那現在這個和平發展階段中,我們的角色應該是什麼呢?
  大陸已完成了許多國父當年在實業計畫中的夢想,中共領導人從胡錦濤到習近平,都特別談到民族復興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國夢」,講的就是民族復興、兩岸應該共同復興中華民族。記得我在2010年最後一次國策顧問會議上,就建議馬英九在2011雙十文告中宣布兩岸共同追求民族復興。馬英九在今(2013)年雙十文告中,講到「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兩岸同屬一個民族」,但與我所想的距離仍然甚遠。
  從民族復興的觀點來看,兩岸既然屬於同一個民族,那以後台灣缺什麼大陸幫忙,大陸缺什麼台灣幫忙,在彼此不斷互相幫助的情況下,就可以逐漸消除彼此政權所造成的隔閡,為兩岸關係搭建一座橋樑,在民族復興這個大前提下,兩岸就不會再有敵對,終有一天可以完成統一大業。

文章來源:《觀察》雜誌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三角錐大鬍子的基本資料

學名:Ancistrus ranunculus(讀音:an SISS truss - rah nun kew luss)

動物學上的分類: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鯰形目Siluriformes
      骨甲鯰科Loricariidae
        截甲鯰亞科Ancistrinae
          勾鯰屬Ancistrus
編號:L-034
中文俗稱:三角錐大鬍子
英文俗稱:Medusa Pleco
分佈區域:主要分佈於巴西帕拉省的的申古河、陀坎廷河等流域。(Rio Xingu, Rio Tocantins, Rio Araguaia, Pará, Brazil
尺寸:最大尺寸約1215公分
溫度:攝氏2528
PH5.5 - 7.5
KH0 - 5° dH
GH0 -20° dH

簡介:三角錐大鬍子是非常好辨認的一種異型,三角錐大鬍子的體色為全黑,背上由腹鰭到尾鰭,以背鰭為中心線,兩邊各有一對白點,共三對六個白點(見下圖一)。當三角錐大鬍子處於緊張狀態時,身上的白點會變得非常清晰,甚至整隻體色都可能變到極為慘白(見下圖二,剛入缸照)。所以,由體色可即可清楚辨識三角錐大鬍子的心理狀態。三角錐大鬍子的身體比起一般異型來的扁平,頭部也較為寬大,吻部有明顯之肉質鬍鬚。

圖一、三角錐大鬍子的身上由腹鰭到尾鰭一共有六個白點



性別:三角錐大鬍子的公母並不難分辨,公的三角錐大鬍子成魚有明顯的兩排鬍鬚,而且相當濃密。母的三角錐大鬍子成魚則大多只有一排鬍鬚,且較稀疏。

圖三、三角錐大鬍子母魚的鬍子僅有一排,且較稀疏。

飼養環境:三角錐大鬍子的原生環境為多石的溪流,因此喜歡乾淨、高溶氧、有水流的環境。並且喜好藏身於岩石縫之間,或在平坦的石頭下挖洞棲息。若要飼養三角錐大鬍子則應至少飼養在兩尺缸以上的缸中,如果有多隻公魚在同一缸中,則應在造景上多用心,減少魚隻間的爭鬥。飼養三角錐大鬍子時建議盡量不要混養太多其他魚種,若要混養其他異型或魚種,則應尋找較溫訓的異型或魚種。否則,被咬傷較不易復原。

餵食:三角錐大鬍子基本上屬於雜食性的,但他比起一般Ancistrus屬的異型來的偏向肉食性。一般的異型飼料或是老鼠魚的蝦條飼料三角錐大鬍子都非常喜愛,但若餵食蔬菜類食物,則顯的興趣缺缺。由於三角錐大鬍子屬夜行性,故晚上關燈後餵食較佳。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中時投書】一位國道收費員之死

我有話說-一位國道收費員之死

  • 2013-09-09 01:53
  •  
  • 中國時報
  •  
  • 【林明正/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生】

     就在社運人士怒吼「818要拆政府」的前一天,警方在枋山鄉楓港村一處廢棄修車廠內發現一具遺體,一個國道收費員選擇用燒炭結束生命。他的死直到14天後經《時報周刊》披露才為人知,一個生命就這樣逝去,對比著他死亡隔天社運人士的怒吼、衝撞,顯得特別諷刺。
     年底國道電子收費(ETC)全面實施,近千名收費員可能隨之失業,影響到的人不比「4戶房屋被拆」、「1個下士之死」少。但我們的社運人士、學生似乎視而不見,他們關心的是僅有4戶抗爭的大埔案,這4戶中還只有1戶擁有「農運人士」所捍衛的農地。
     遠通一口氣吞下全台國道收費經營權,手握上千名收費員生計,但成天滿口聲討財團的社運人士,似乎聽不到、看不見。沒有拆政府、沒有毀財團,1個收費員就這麼無聲無息走了,他的死徹底嘲諷台灣社運的偽善。
     我反對全面實行ETC,看到ETC時我想到的不是它的快速、便利,而是每增加1個ETC車道,不知減少幾個收費員的工作機會?會讓多少家庭陷入困境,又會增加多少社會問題?留下1個、2個人工收費車道,對高速公路的通暢會有多大影響?政府作過分析、作過研究,說明高速公路非得全面ETC化的原因嗎?
     政府的目的究竟是營利還是造福百姓?過去政治人物天天說要幫人民看緊荷包。因此,虧損、赤字好像緊箍咒一樣,緊緊掐著政府,讓政府成了營利事業,變得精打細算、將本求利,什麼約聘、派遣只要能降低成本,無所不用其極。
     為減少虧損,國營企業被要求要民營化、不准獨占,結果開放民營電廠讓台電虧損連連,中華電信上網費之高世界數一數二,過去國庫通黨庫,如今國庫通財團,民眾真獲利了?
     今天1位國道收費員的死,該關心的不該只有總統、自稱關心社運的人、「號稱」公民的群眾。上千個收費員,代表上千個家庭的生計,我們全民都該關心、都該監督,也請媒體幫我們關心。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中時投書】痞子不可怕 冷漠才可怕

熱門話題-痞子不可怕 冷漠才可怕

  • 2013-08-23 02:39
  •  
  • 中國時報
  •  
  • 【林明正/史學所博士生】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是我們小時學過的最基本民主原則。如今台灣有少數人不想服從多數,不打算尊重多數,他們不在乎都更或都市計畫能使更多人獲益,要社會大眾接受他們的所有主張,任何反對他們的都要予以「拆除」,而執行公權力的政府,也就成為他們的首要拆除目標。
     這些職業抗議家躲在政府合法抗爭的保護傘下,利用各種「占領」、「拆除」痞子手段,行顛覆政府之實。衝進公家機關到處塗鴉,妨礙公務人員上班,甚至降下國旗升上他們自己的旗幟,徹底享受羞辱政府與公家機關的快感。
     只是這些極盡耍痞的行徑,不會讓社會大眾接納他們的主張,只會讓更多人對他們產生反感而已。痞子可怕嗎?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中道理性的大眾選擇沉默,選擇讓痞子們到處橫行。
     對抗有組織痞子們的橫行霸道,只有沉默的大眾們也組織起來,不讓極端的行為操控我們的社會,讓痞子們真把政府給拆了。選舉時請選民認清哪些人是痞子們的推手,哪些是對痞子束手無策的飼料雞,又哪些才是真正捍衛公眾利益的人,不要投錯了票,讓痞子們能沐猴而冠取得執政權。這樣,痞子行徑也就永遠只會是少數人的過激行為而已。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轉貼-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在台安度晚年(五)

兩岸史話-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

  • 2013-07-09 01:33
  •    
  • 旺報
  •    
  • 【文/李瞻】
 ▲民國33年左右,孫立人將軍(左)與曾在中國遠征軍服役的戰象林旺。(本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33年左右,孫立人將軍(左)與曾在中國遠征軍服役的戰象林旺。(本報系資料照片)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開會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開會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
 ▲蔣中正總統與杜聿明合影。(取自網路)
 ▲蔣中正總統與杜聿明合影。(取自網路)

     身處戰時,為求生存,率軍與敵偽匪作殊死戰,為求勝利,生活緊張,不能想其他任何問題。來到台灣,生活完全改變。
     犧牲奮鬥無私無我
     1948年9月24日濟南失守,張景月化裝自魯南山區輾轉潛赴青島。其後部分高級幕僚與部屬,紛紛前來團聚,一時竟有數百人,乃組成山東臨時保安第三師。
     抗戰期間,張景月在平原地帶,組成強大游擊隊,並大膽建立永久固定總部,對抗日軍,戰績輝煌。由於軍民團結與保甲制度健全,轄區治安良好,安全穩定,教育普及,農村欣欣向榮,而成為山東游擊隊的模範區。
     勝利後,奉中央命令,率全軍開闢一條血路,護送何思源省主席前往濟南接受日軍投降,過程圓滿,恢復秩序,鞏固治安,協助順利推行省政,功勳卓著。王耀武任省主席後,其被改調閒職,部隊解散,這種改變,極感驚訝,痛心疾首;但仍服從命令,接受現實。
     張景月領導的保安第三師,無私無我,犧牲奮鬥,歷盡艱辛,理應受到尊重,此時,青島已陷孤立,乃由青島防衛司令劉安祺將軍安排,經政府特許,由張景月率部屬前往台灣。到基隆後,軍人編入澎湖防衛司令部,唐錫嘏參謀長則至鳳山黃埔軍校任職。張景月則聘為行政院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而文職人員,如劉和亭、李紹文與霍子坡諸位老師,則安排至台中高工、逢甲大學與中興大學任教,均住台中。後李老師榮任逢甲大學教務長,曾邀本人前往該大學周會演講。
     1957年6月,我在台中結婚,因岳父與其相識,張伯伯(景月)曾參加我們婚禮,翌日前往拜候。其住家為平房,與中等家庭相當。室內布置簡樸,沒有沙發,亦無特別裝飾,只有幾把藤椅與簡單茶具;但光線明亮,十分乾淨,相當舒適。家中沒有佣人,只有元配張伯母陪伴。張伯母出身農村,仍纏足。張伯伯歷任要職,但始終由張伯母陪伴,始終如一。由此可知張伯伯的品格,他始終遵守中國傳統社會的美德,令人敬佩!
     張伯伯身體稍胖,但精神很好,態度溫和,談話親切,彼此相處就像家人一樣。他說:「你岳父說,你曾參加游擊隊,亦參加遠征軍,現在能在大學教書,很不容易。」我說:「我們非常感謝張伯伯,在極端困難下,於1940年創辦壽光中學,後改山東十五聯中,沒有十五聯中,我們將永遠失去求學與上進的機會,……。」。他又說:「戰時,學校完全關閉,青年失學,情形嚴重。劉和亭校長再三建議創辦戰時中學。成立後,最初學生很少,後有兩千多人,成效卓著。目前在台同學有數十人,各界都有,很有成就,有些同學常來看我,殊覺欣慰,也很佩服劉和亭校長的遠見。」
     1942年,我到大後方讀書,必須有「良民證」才能通過敵偽軍的層層關卡。這項證件,也是張伯伯交待教導營晉西屏營長辦理的。這件事,我特向張伯伯致謝。他說:晉營長現在台南。我曾寫信問候,並致謝忱。
     最後談到他的生活,他說身處戰時,為求生存,率軍與敵偽匪作殊死戰,為求勝利,生活緊張,不能想其他任何問題。來到台灣,生活完全改變。台中社會安定,氣候溫和,朋友眾多,家人陪伴,又有行政院的一份薪水,當可安度晚年。
     名垂青史永世懷念
     這次拜候,對張景月(伯伯)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的智慧與勇敢,清廉與道德,成就與貢獻,以及他淡泊名利,無私無我,無怨無悔,犧牲奉獻的精神,足堪為時代的典範。
     隨後又去拜候劉和亭、李紹文與霍子坡諸位恩師,他們不僅延續了我的學業,又建立了戰時師生的特殊情感,不僅是「經師」,更是「人師」。以後每到台中,我都前往拜候。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張景月領導的這批堅毅忠貞的戰士,隨著時代歲月的轉移,在1980年代相繼謝世,他們的成就與貢獻,將名垂青史,永遠為世人所懷念!本文範圍太廣,時間久遠,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學者先進糾正謬誤,匡補闕遺,以期留下一分正確的歷史,是所至盼至禱!(全文完)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轉貼-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部隊解散之後果(四)

兩岸史話-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

  • 2013-07-08 01:43
  •    
  • 旺報
  •    
  • 【文/李瞻】
 ▲二戰期間美國駐華陸軍司令魏德邁(左)訪台時,蔣緯國在機場歡迎。(本報系資料照片)
 ▲二戰期間美國駐華陸軍司令魏德邁(左)訪台時,蔣緯國在機場歡迎。(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軍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軍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本報系資料照片)
 ▲蔣介石視察中國青年軍。左起陳大慶將軍、杜聿明中將、蔣介石、滇西大反攻的司令官衛立煌將軍。(台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提供)
 ▲蔣介石視察中國青年軍。左起陳大慶將軍、杜聿明中將、蔣介石、滇西大反攻的司令官衛立煌將軍。(台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提供)

     山東戰役,是國共內戰的一個轉捩點,自此以後,共軍反被動為主動。一直採取攻勢,直到國軍完全退出大陸為止。
     游擊隊認為,8年奮戰,得到勝利,協助政府受降,恢復秩序,穩定治安,理應論功行賞,予以表揚,未料竟被解散,予以羞辱,實在無情無義。痛恨至極。乃在失望、憤怒與報復的心情下,紛紛投入共軍,山東共軍游擊隊,原屬絕對劣勢,現轉變為絕對優勢,成為陳毅勢力最強大的第三野戰軍。
     至此,政府警覺山東情勢嚴重。1947年2月,派李仙洲率國軍3萬人,前往魯南進剿共軍,不幸於萊無吐絲口被共軍包圍,全軍覆滅,李仙洲被俘。
     山東戰役挫國軍
     1947年3月,政府再結集45萬人,分由湯恩伯、張靈甫、李天霞率領3個集團軍,兵分三路進攻魯南陳毅共軍。新編74師,美式裝備,號稱鐵軍,師長張靈甫勝利後為南京衛戍司令,協助接受日本在華最高統帥剛村寧次在南京投降。其軍中央突破,孤軍深入,兩翼未能配合,致被共軍包圍於孟良崮,血戰兩日。傷亡13000人,被俘19000人,張靈甫自殺殉國。
     1948年9月24日,濟南孤立,亦被共軍攻占,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化裝擬逃往青島,但在我的家鄉壽光寒橋,被共軍俘虜。在戰時,壽光是最安全的地區,我曾在寒橋讀中學,李光良市長曾在寒橋避難,現張景月被解職,部隊解散,而今王主席,卻在張景月以前最安全的地區被俘,這個故事,實在耐人回味!
     至此,山東境內,除青島仍由劉安祺將軍堅守外,所有國軍與親政府之游擊隊,已全被消滅。這是政府解散游擊隊的結果。
     山東戰役,是國共內戰的一個轉捩點,自此以後,共軍反被動為主動。一直採取攻勢,直到國軍完全退出大陸為止。
     勝利後政府解散東北60萬偽滿軍,與解散游擊隊,同樣為政府失敗的主因。因此,東北戰役特別值得重視。
     1946年4月26日,孫立人將軍率新一軍自秦皇島登陸,不到3個月,連克錦州、四平街、長春、農安、德惠等地區,並越過松花江,擬直取哈爾濱,可說勢如破竹,已擊潰林彪主力70%,面臨全軍覆滅的命運。事態嚴重,中共乃要求美國特使馬歇爾,脅迫命令政府停戰,舉行和平談判。林彪則利用這段時間,以60萬偽滿軍為基礎,並與由內蒙與山東輸入的共軍相結合,接受蘇聯的訓練與裝備。建立強大的第四野戰軍。
     同時,孫立人因與東北最高行政長官杜聿明,因懷德布防問題意見不合,1947年7月竟以不服從命令罪名,將孫免職。據說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哈哈大笑,並說:「革命大業,又拔除了一個障礙!」自此東北戰局急轉直下,重蹈山東戰役的悲劇。
     1948年10月2日,蔣總統飛瀋陽,擬撤出東北國軍,但計畫失敗。
     1948年10月14日,共軍不惜一切犧牲,血戰數日,首先攻陷錦州,司令官范漢傑被俘。錦州為東北通往華北之咽喉,該地失陷,東北國軍已無退路。
     1948年10月19日,長春已陷孤立,司令官鄭洞國投降。
     東北其餘國軍,為求突圍,由新六軍軍長廖耀湘組成遼西兵團,進攻錦州失敗;轉攻營口,擬由海上撤出,1948年10月28日再被擊潰,廖耀湘被俘。
     上述戰役後,瀋陽已成孤城,旋於1948年11月12日陷落,司令官周福城被俘,東北四大戰役,國軍傷亡約40萬人,精銳部隊損失大半。山東與東北兩大戰役,直接決定了政府在國共內戰中的命運。
     關於東北,還有一點值得補述。勝利後,美軍顧問團團長魏德邁將軍,兼任中國軍區蔣委員長之參謀長。其認當時蘇聯已先占領東北,因國軍戰力不夠,應先接收關內,平息內戰,東北則暫委託美軍接收,安定後,再交中國。蔣因八年抗戰,主要在收復東北,若由美軍接收,恐失人心,則予婉拒。1948年末,大勢已去,魏德邁離華,他在南京機場說:「中國人太愛面子,但面子不能救中國!」
     杜孫二人產心結
     抗戰時,為了配合盟軍作戰,由杜聿明率10萬國軍遠征緬甸,孫立人當時為38師師長,與杜軍階懸殊。但因馳援仁安羌戰役,竟能以兩個團之兵力,擊敗日本一個師團,並解救被圍英軍9000人,宗教、記者與醫護人員1000餘人,自此一舉成名,聞名國際。後至印度整訓,擴編為新一軍,連續在緬甸擊潰日本6個精銳師團,粉碎德、日在土耳其會師,征服世界的美夢。因而英名遠播,成國際著名將領,而與艾森豪、巴頓、蒙哥馬利與馬歇爾將軍齊名,1945年凱旋返國,受到全國人民的尊敬!
     杜率大軍在緬作戰失利,退入野人山,因瘴氣、缺糧以及環境極為惡劣,致官兵傷亡大半,黯然返國。兩者相比,杜對孫有何感想,自可想知。(待續)

資料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08/112013070800417.html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轉貼-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一介平民成功因素(三)

兩岸史話-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

  • 2013-07-07 02:08
  •    
  • 旺報
  •    
  • 【文/李瞻】
 ▲山東省立十五聯中(今壽光中學)時期的校門。(取自網路)
 ▲山東省立十五聯中(今壽光中學)時期的校門。(取自網路)
 ▲1943年山東省立十五聯中(今壽光中學)畢業生合影。(取自網路)
 ▲1943年山東省立十五聯中(今壽光中學)畢業生合影。(取自網路)
 ▲何思源在1945年任山東省政府主席,1946年11月調任北平市市長。(取自網路)
 ▲何思源在1945年任山東省政府主席,1946年11月調任北平市市長。(取自網路)
 ▲中共解放軍攻破濰縣城牆。(取自網路)
 ▲中共解放軍攻破濰縣城牆。(取自網路)

     其間與敵偽共軍大小戰役數百次,但始終團結一致,保持紀律,鞏固陣地,不僅未被敵人所擊潰,反而能以實力控制偽軍,壓縮共軍,建立固定總司令部。
     張景月為一介平民,何以成為游擊隊之領袖?可說是時勢造英雄,主要有下列因素:
     一、秉性純潔,對人尊重。其個性勇敢、豪爽、忠厚、清廉、善組織、對人尊重、具親和力。作戰身先士卒,平時與士兵共甘苦;與人相交,肝膽相照;處事大公無私,賞罰分明;對人謙虛,受人尊重。記得他到我村,都是馬隊隨行,遇到長老,他都下馬親切問候。由於這些美德,自然眾望所歸,譽冠群倫。
     二、鄉農學校,建軍骨幹。張景月是壽光鄉農學校的隊長,他的重要幹部,都是鄉農學校歷屆結業的優秀學員,也都是他的學生,彼此有深厚感情,理念相同,目標一致,都是為了保衛家鄉,對抗日軍的殘酷侵略。同時他們都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沒有派系,精誠團結,所以由地方游擊隊,能逐漸成為能征善戰並能與日軍作陣地戰的山東保安第三師。
     山東最強大的勁旅
     三、軍民一家,軍紀嚴明。他的部隊,都是轄區農民的子弟,他們都信任張景月,都是為了不願做亡國奴而參加游擊隊。游擊隊常住農家,不論軍隊化整為零,或化零為整,都需農民的支持,尤其戰時軍需浩繁,動員大量民伕,都是透過行政系統與保甲制度,公平攤派。軍糧如果不足,則辦理借支,按年度順延。軍隊紀律嚴明,絕不擾民。人民雖負擔很重,但為了生存,均願出錢出力,全力支援,真正做到軍民一家,建立戰時軍民合作的典範。
     四、傑出幕僚,合作無間。張景月出身農民,未受正規教育,因他知人善用,禮賢下士,因此組成了一個傑出而有效力的幕僚團。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北大、清華、南開與北師大畢業,均為一時之選。他的參謀長唐錫嘏先生,黃埔軍校畢業,協助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軍事體制,紀律嚴明,完成地下交通網,設立永久固定總部,改變對日作戰方式,奠定勝利基礎。政治部主任解偉明,推行戰地政務,建立保甲制度,肅清盜匪,團結人民,成績卓著。劉和亭先生,結合一批學人,在張景月支持下,雖然經費困難,與日軍不斷「清鄉」的威脅下,毅然創辦了山東省立十五聯中,推行戰時教育,培養人才,最初僅有學生數十人,以後增設6個分校,學生增至兩千多人,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感佩!
     由於這些成就,使他的保安第三師,成為山東游擊隊最強大的一支勁旅。
     當時計有5個步兵團、特務營、教導營、騎兵連、兵工廠、被服廠、軍醫院、藝工隊、青年隊,以及一些行政單位,共計約3萬人,其中以馬成龍團、孟團與李團,戰力最強,聲譽最隆。其間與敵偽共軍大小戰役數百次,但始終團結一致,保持紀律,鞏固陣地,不僅未被敵人所擊潰,反而能以實力控制偽軍,壓縮共軍,建立固定總司令部。
     被錯誤政策所消滅
     抗戰勝利之後,政府任命何思源為山東省主席,何為文人,沒有軍隊,沒有能力接收。因張景月軍隊最多,戰力最強,轄區最為安定。所以政府先送何主席到壽光。但壽光至濟南尚有200多公里,而沿途多為中共游擊隊所盤據,故張景月必須率保安第三師全軍打開通路,護送何主席至濟南。而張景月轄區即為中共游擊隊所占領。濟南受降後,任命張景月為濟南城防司令,負責市區與郊區之治安,為何主席之親信,此為張景月之黃金時期。
     抗戰勝利後,政府宣布游擊隊為「游雜部隊」與東北60萬偽滿軍,應予解散。這是一個極嚴重的錯誤政策,隨後國共內戰,國軍慘敗,失去大陸,這是主要原因。
     山東光復不久,政府為執行既定政策,改任黃埔嫡系將領王耀武為山東省主席,何思源改調北平市長。因此張景月調任閒職,部隊改編,隨後解散。當時游擊隊與張景月齊名者,尚有以昌樂為基地的張天佐,其亦為壽光人,轄區在膠濟鐵路以南,地盤穩固,教育發達,政績斐然。與張景月部遙遙相對,相互支援,可說魯北、魯南,既無國軍,情勢仍穩如泰山。但張景月部瓦解後,張天佐即陷孤立。
     此時國軍第二十二軍夏楚中部駐防濰縣,為防共軍進攻,乃調張天佐部布置外圍,防守四關,國軍則駐內城,未曾充分支援,經數日晝夜激戰,張部損失慘重,張天佐在西關自殺身亡。山東這兩支游擊隊勁旅,8年未被日本打敗,竟被政府的錯誤政策所消滅,誠值浩嘆!(待續)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轉貼-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對抗之大膽策略(二)

兩岸史話-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

  • 2013-07-06 01:41
  •    
  • 旺報
  •    
  • 【文/李瞻】
 ▲抗戰時期國軍配備簡陋,部分軍人仍穿草鞋,難與日軍抗衡。(台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提供)
 ▲抗戰時期國軍配備簡陋,部分軍人仍穿草鞋,難與日軍抗衡。(台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提供)
 ▲抗戰時期小學生接受愛國教育。(取自網路)
 ▲抗戰時期小學生接受愛國教育。(取自網路)
 ▲日本在華實行殘無人性的「三光政策」。圖為日軍在華大肆搜捕青壯年進行屠殺。(取自網路)
 ▲日本在華實行殘無人性的「三光政策」。圖為日軍在華大肆搜捕青壯年進行屠殺。(取自網路)
     日軍初期占領山東,均為配備新式武器之機械化部隊,而游擊隊僅有步槍、手榴彈、與布鞋,根本無法與日軍正面對抗。
     1940年,德、義、日形成聯盟,擬訂征服世界的美夢,在這項政策下,日本首先實行「南進政策」,負責進攻菲、越、泰、印尼、星、馬、緬、印等國,並準備偷襲珍珠港與美宣戰。但日本國力衰敗,無力實行這項計畫,日本軍部乃決定「以戰養戰」,決議在華實行殘無人性的「三光政策」,即「殺光支那人,搶光支那人的財產,燒光支那人的房屋!」
     這種恐怖殘酷的政策,本人曾親臨其境,眼看美麗的村莊,一個一個燒光,橫屍遍野,遍地哀嚎,成人不見,少年亦被擄去,悲慘情形,已成人間煉獄!當時我僅14歲,為了生存,亦毅然參加游擊隊的少年工作隊,擔任通信、除奸與防毒工作。在這種情形下,要活命,只有參加游擊隊,因之張景月部又迅速增加到3萬人,成為山東游擊隊的主力。
     智取降低犧牲
     日本之「三光政策」造成人民之極大痛苦,張景月對抗日軍,乃採取了下列大膽對策。張景月所轄地區,均為黃河出口與渤海南岸之大平原,連丘陵地帶都沒有。日軍初期占領山東,均為配備新式武器之機械化部隊,而游擊隊僅有步槍、手榴彈、與布鞋,根本無法與日軍正面對抗。只有隱藏農村,俟日軍進入村莊時予以伏擊。並以巷戰狙擊敵人。這種戰法,不僅均有傷亡,而人民更加痛苦。
     1938年,為集中兵力進攻武漢,在山東之日軍,大批調往華中。1940年,日軍為進攻南洋諸國以及密謀偷襲珍珠港,致山東日軍又大量調走,因之張景月對抗日軍之策略乃有下列重要措施:
     一、普遍建立地下交通網,改變對日作戰方式。因轄區一片平原,游擊隊無法對抗日軍之優勢,以農村與日軍進行巷戰,更增加無辜人民之痛苦。為了生存,乃動員大量民伕,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晝夜,將轄區主要道路,完全挖掘成深1.5公尺,寬1.2公尺,與形狀略帶彎曲的戰壕,並每100公尺兩側設有掩體之射擊孔,以便伏擊日軍。主要戰壕上面均加掩蓋,便於游擊隊隱藏。
     這樣工程浩大,我雖年幼,亦曾參與這項建設。工程完成後,轄區地下四通八達,大大增加游擊隊的活動空間,克服了平原游擊隊的缺點,並有效削弱了日軍的優勢與機械化部隊的活動。自此以後,日軍不敢輕易出動,必須集結大批軍力,才敢出動「清鄉」。
     二、建立固定司令部,與日軍實行陣地戰。自地下戰壕交通網完成後,游擊隊之戰力大增,而日軍則相對失去優勢。張景月乃採大膽措施,決定在壽光北區尚家庄建立山東保安第三師固定總部,該村有一千多戶人家,其左右3、4華里處,並有壘村與孫雲梓兩個大村,三者可相互支援,形成犄角之勢。
     三村城牆均高數丈,有寬闊之護城河,河床密布鐵絲網,其周圍並密布地雷。三村城門,均設吊橋,平時可安全通行,戰事收起,阻絕交通。城門內外,均有戰壕維護。三村內部,除地上軍事設施外,並全部地下化。三村之間,地下亦有廣闊之密道相通,以便相互支援。總部周圍10華里,則密布附有射擊掩體之戰壕,如日軍進攻,戰壕則廣布游擊隊,實行伏擊。日軍前進,必須先越過這些戰壕,通過無數伏擊,才能接近尚家庄總部。
     固定總部設立後,日軍曾有6次進攻,每次均動員敵偽軍萬餘人,配備大炮與坦克車,戰況激烈,但因戰壕密布,城防堅固,敵明我暗,致敵人始終未能越雷池一步。其最後一次,日軍以大炮掩護戰車進攻,逼近城下,企圖攻入城內,但一輛坦克墜入戰壕,而被游擊隊以手榴彈投入戰車展望孔而被擊毀,其最高一位少將指揮官亦於此役中陣亡。
     1944年,日軍決意以坦克、飛機與毒氣消滅游擊隊。張景月因早獲情報,為減輕重大傷亡,乃將部隊化整為零,撤出尚家庄。日軍進入總部,並無所獲。俟日軍撤走後,總部迅速恢復舊觀,安定如常。
     三、部隊、機關、學校,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並規定部隊均穿制服,以示對抗日軍侵略之決心。這種大膽行為,贏得山東各地游擊隊之尊敬。
     遠見令人感佩
     四、普遍設立學校,實行戰時教育。抗戰初期,日軍經常實行「清鄉」,學校均已關閉。1940年,情勢好轉,學校逐漸恢復,並設立壽光中學。但因戰時,學校並無定所,設備簡陋,通常學生只有10餘人。又因日軍勢力仍在,致經常跑「警報」,老師常帶學生到寺廟與樹林中上課。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大批日軍調走,情勢更為安定,張景月乃於寒橋建立壽光中學永久校址,並設6個分校,共有學生兩千多人,隨後改為山東省立第十五聯中。
     因在戰時,校名、校址不斷更換,我讀了6個小學、5個中學,都沒有畢業。但若沒有這些戰時學校,我將無法完成大學教育。張景月出身農民,後為游擊隊領袖,在惡劣環境下,與日軍晝夜拚鬥,但仍延聘優良師資,推行戰時教育,培養人才,這種遠見,非常令人感佩!(待續)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轉貼-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大時代的見證(一)

兩岸史話-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

  • 2013-07-05 01:51
  •    
  • 旺報
  •    
  • 【文/李瞻】
 ▲李先良於山東省青島市政府市長辦公室留影。(取自網路)
 ▲李先良於山東省青島市政府市長辦公室留影。(取自網路)
 ▼日軍在中國東北農村清鄉的駭人情景,圖為日軍所攝,照片中可見動物與人的屍體相距甚近,顯示是遭機槍所射殺。(取自網路)
 ▼日軍在中國東北農村清鄉的駭人情景,圖為日軍所攝,照片中可見動物與人的屍體相距甚近,顯示是遭機槍所射殺。(取自網路)
 ▲梁漱溟的理論對鄉村建設影響重大。(本報系資料照片)
 ▲梁漱溟的理論對鄉村建設影響重大。(本報系資料照片)
 ▲作者前政大新聞所長李瞻教授(左),也曾參與抗戰敵後游擊隊。(本報系資料照片)
 ▲作者前政大新聞所長李瞻教授(左),也曾參與抗戰敵後游擊隊。(本報系資料照片)

     編者按本報於4月28日至5月2日刊登林明正先生所撰〈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新聞學界耆老,現年89歲的李瞻教授,年輕時也曾參加山東抗日游擊隊,特撰文章回憶當年隊長張景月少將的英勇事蹟,藉以表揚山東游擊隊對於大時代的貢獻,也為這段歷史留下一個見證。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很快占領山東,張景月為了保衛家鄉,乃以鄉農學校歷屆畢業學員為骨幹,立即組成了一支有紀律並有戰鬥力的游擊隊。
     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前國防部長孫震博士,與我係多年好友,日前餐敘,送我5頁《旺報》(4月28日至5月2日):〈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青島保安總隊苦撐8年〉。這篇文章主要敘述青島市長李先良與高芳先青保總隊長,艱苦抗日的英勇故事,深為感佩!
     2005年,本人曾寫《大時代的見證》回憶錄,請孫校長核閱並撰長篇序言,知我曾參加張景月的游擊隊,以及與李先良市長的關係。按李先良與我同為政大畢業校友,來台後均於政大任教,他教「市政學」,我教「世界新聞史」,我們都在一個教授休息室,又同住政大宿舍,成為芳鄰,他知我是山東壽光人,乃常常與我談到他在壽光的驚險遭遇。
     保衛家鄉對抗侵略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日本與太平洋交通線已難確保,乃決定先消滅山東游擊隊,並打通中國與其南洋占領區的交通網,以期最後在中國內陸與美軍決戰。在這種決策下,日本乃集結龐大兵力,首先在山東「清鄉」,同時打通平漢線與粵漢線,並在湘、桂、黔地區展開猛烈進攻,並獲重大勝利;因此,李先良之青島嶗山地區,難以生存,乃前往壽光,投靠張景月。
     壽光原本十分安全,但不久日軍亦大舉「清鄉」,立即成為戰區。一天,李先良在寒橋與日軍遭遇,無處藏身,情況萬分緊急;幸上天保佑,忽然發現當地一家農民,正在發喪,他靈機一動,向喪家要了一套喪服,披麻戴孝,偽裝孝子,跪地哭靈,及至大批日軍在面前經過,亦未發現,李市長得幸運脫險,以後回到嶗山,重整軍力,迎接最後勝利。張景月在這次日軍「清鄉」壓力下,將部隊化整為零,隱藏地下,亦無重大損失。
     孫校長令尊原為學校校長,戰爭爆發後,組織游擊隊,保衛家鄉,對抗日本侵略。他自幼從父親口中,即知張景月的大名,以後知道我與張景月的親密關係,特囑應予介紹,藉以表揚山東游擊隊,對於大時代的貢獻。
     張景月山東壽光張家庄人,出身農家,秉性勇敢、豪爽、忠厚、善組織、富親和力,具有中國農民傳統純樸的美德。其村與我家東斟灌相距五華里;相傳曾於我村作長工,與我村有深厚感情,其與家父相識,見面我都稱他張伯伯,一般都稱他「張司令」。
     戰前韓復渠任山東省主席,採用梁漱溟「鄉村建設派」的理論,於山東各縣市,設立「鄉農學校」,實行「兵農合一」,即農忙期間農民完全種田,秋收後,農民接受嚴格軍事訓練,完成後負責肅清盜匪,維持治安,掃除煙毒。
     張景月原為壽光二區保安隊長,後任鄉農學校隊長。當時鄉農學校設於二區丁家樓,與我讀小學時代的學校為鄰居,所以經常看到張景月帶隊訓練民兵的情形,民兵均穿制服,步伐整齊,歌聲雄壯,儼然像一支勁旅,令人印象深刻。以後山東有80萬游擊隊,其重要幹部,絕大多數均為鄉農學校畢業的學員。當時小學校長為慈樂堯先生,戰時為壽光縣長,為張景月之好友,一文一武,分別負責戰時敵後軍事與教育建設的重任。
     日軍殘暴逼上梁山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很快占領山東,張景月為了保衛家鄉,乃以鄉農學校歷屆畢業學員為骨幹,立即組成了一支有紀律並有戰鬥力的游擊隊。
     日軍為了鞏固占領區,解除游擊隊的威脅,集合兵力,經常實行「清鄉運動」。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劫,強姦婦女,搜捕青年壯丁,送往東北、日本做奴工,有些甚至送往「七三一部隊」,用活人做毒氣實驗,這種殘酷行為,致善良人民之生命財產完全失去保障,這真是所謂「逼上梁山」,青年紛紛參加游擊隊,張景月部迅速增加到一萬餘人,因之山東省府,任命張景月為第十五行政區專員,他的部隊改編為山東第十五保安旅。(待續)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轉貼-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五):一生戎馬落腳彰化

兩岸史話-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

  • 2013-05-02 01:27
  •    
  • 旺報
  •    
  • 【文/林明正】
 ▲第11戰區副司令李延年中將(左)抵達青島談受降事宜,中為青島市長李先良,右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副司令威廉.克萊門特。(林明正提供)
 ▲第11戰區副司令李延年中將(左)抵達青島談受降事宜,中為青島市長李先良,右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副司令威廉.克萊門特。(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受蔣中正總統召見。(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受蔣中正總統召見。(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退役後在台灣教國術。(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退役後在台灣教國術。(林明正提供)

     青保滿心以為,等到在大後方的國府部隊到來,對他們這些辛苦在敵後打了8年游擊的勞苦功高將士們,會給個正規軍的番號,成為正式國軍的一員,哪知道國府大官一來,居然連一句慰勉的話都沒有。
     在攻克子堡後,青保士氣大盛,高芳先乃乘勢下令向母堡進攻,母堡由於建於山嶺,相當堅固、易守難攻,且駐紮在內的偽中隊長賈惠卿始終負隅頑抗。青保隊員奮勇攻堅,猛烈射擊各個射口。但由於單憑步機槍的子彈,難以對崗樓內之偽軍造成威脅,因此激戰3個多小時,仍未能攻下。
     於是高芳先乃令閻學科率領爆破隊前往爆破崗樓,轟然一聲巨響,大崗樓被炸成兩片,分向兩邊倒下,奮勇隊員立刻蜂擁而入活捉了偽中隊長賈惠卿。經此一戰黃山的日軍關卡,被青保徹底剪除。之後青保又陸續剷除日軍多個據點,使得日軍難以限制青保的活動範圍,隨著戰局對日軍越來越不利,青島日軍只能坐困愁城之中。
     國軍寡情轉投共軍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青保上下歡欣鼓舞,但隨之而來的確是接收問題。日軍雖然已經投降,但此時膠東地區的共軍聲勢已相當龐大,倘若日軍直接放下武器,青島有可能被共軍所占。因此李先良要求日軍暫時維持原有防務,等待受降與接收。9月13日,李先良率領青保由嶗山進駐青島市江蘇路17號,正式接收偽青島市政府及偽保安武裝。
     此時的青保滿心以為,等到在大後方的國府部隊到來,對他們這些辛苦在敵後打了8年游擊的勞苦功高將士們,會給個正規軍的番號,成為正式國軍的一員,那知道國府大官一來,居然連一句慰勉的話都沒有。趙書堂記得某位將軍對青島地區的游擊部隊訓話:「當某將軍進入大禮堂之時,青島市李市長喊一立正,而某將軍旁若無人似走上講台,既未令大家稍息,亦未向聽眾示意,更沒有對艱苦抗戰8年的游擊人員講一句安慰話,開口就說:『大家都來啦,抗戰勝利已經兩個月,夜晚市街上還聽見有槍聲,維持的什麼治安,在名義上你們是抗戰的游擊隊,簡直是烏合之眾,游雜部隊,我馬上就要把你們這些游雜部隊,一律縮編……』等語。訓了40分鐘的話,下台而去,在步出大禮堂之時,無人喊立正。」
     不久之後膠東地區的各抗戰游擊部隊,都遭到整編,部隊統歸由陸軍暫編第十二師師長趙保原指揮,至於編餘的游擊部隊,一律自行解散,這些被編餘的官兵,出生入死抗戰8年的功績全成泡影,一方面痛心無家可歸,一方面又怨恨政府的寡情,許多人於是紛紛轉而投效了中共的八路軍。
     由於不忍眾兄弟們的努力全部化為灰煙,因此李先良與高芳先不斷設法加以斡旋,此時正好同為青島人的張廷孟將軍回到老家,李先良與高芳先便透過張廷孟將軍的居間協調,在不違背中央裁軍政策的前提下,將青島保安總隊改編為青島保安旅,青保正式從游擊隊變為了國軍行列中的正規軍。
     只不過,青保雖然透過了關係,免於遭到裁撤的命運,但其他游擊部隊的遭到裁撤,卻使得進入山東的國軍部隊,不只喪失了耳目,更陷入了孤立的狀態。山東地區的國共戰局逐漸向共軍開始傾斜。1948年9月隨著濟南被共軍攻占,國共戰局全面逆轉,整個山東地區僅剩青島一個孤島。隔年6月青島大撤退,青保乘著船先到了基隆,旋即轉開往海南島支援當地國軍作戰。
     華北的山東人來到了南方的海南島,許多人都犯了水土不服的毛病,再加上與當地人語言不通,使青保陷入了困境。在劉華倫將軍的回憶中,他就曾在海南島大病一場,幾乎丟了性命,若非他的兄長劉文茂積極的看護,他恐怕難有今天的成就。
     金門砲戰戍守前線
     青保在海南島面對的最大敵人,是馮白駒所領導的「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過去青保對付日軍的方式如今反被用來對付青保。青保的部隊才離開營區,對面山頭上的「消息樹」便一顆一顆的倒下,告知游擊隊國軍部隊的行蹤。有一次劉華倫將軍本來要跟著部隊出去巡邏,因為他當時正在吃飯,於是長官便派了另一個人代替他,部隊才出去沒多遠,便聽到槍聲大作,劉華倫身旁坐的是剛剛代替他出任務隊員的哥哥。他一聽槍聲便說:「完了,我弟弟死了。」當天出去的這支巡邏分隊,遭到了游擊隊的攻擊,代替劉華倫將軍出去巡邏的那位隊員,也在此次襲擊中陣亡。一口飯的差距,讓劉華倫將軍逃過了死劫。
     此時的青保被改名為「陸軍獨立第一旅」,之後又更名為「陸軍步兵第九十一師」,在1950年初離開了海南島轉赴台灣。到了台灣後高芳先以及其他青保的重要幹部都被調離職務,青保被改編為第九和第十兩個師,八二三砲戰時正好是第九師的官兵們駐紮在小金門,頂著共軍的炙熱砲火不畏艱難的戍守前線。而高芳先則帶領著青保的眷屬們落腳在台灣彰化縣,在與彰化縣政府協調後開闢了中興莊眷村,如今它是彰化地區保存良好的眷村之一。
     (全文完)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轉貼-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四):黃山子母堡之捷

兩岸史話-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


2013-05-01 01:23

 旺報

  【文/林明正】

     夜晚的嶗山是青保的天下,日軍在沒有確切的把握下,是不敢輕易冒進的,所以堡中的偽軍可說是孤立無援,就等青保來甕中捉鱉了。
     在1943年的3月青保改名為「青島市保安總隊」,隨後歷經多次日軍的圍剿與掃蕩,但都無法把青保徹底殲滅。於是日軍便於嶗山地區的各要道設置崗樓與碉堡,藉以封鎖游擊隊的行動。日軍拉網合圍的戰術,確實給青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麻煩,也使游擊隊活動的範圍受到限制。於是李先良與高芳先決定剷除日軍的重點碉堡,方能使青保免於陷入層層重圍的困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黃山子母堡。黃山的崗樓有大小兩座,母堡位在黃山區近海邊的高地上,能獲得海上艦艇的支援,隊長賈惠卿及隊部兩個分隊駐紮於此;子堡位在西山腳下,駐兵一個分隊。兩堡火力構成了火網,可以互相支援。由於此子母二堡,控制嶗山東南北的咽喉,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敢死隊員衝鋒陷陣
     在李先良下令務必攻下黃山子母堡後,高芳先與青保的主要幹部召開了作戰會議,決定以于承芳的二大隊主攻黃山。青保部署了嚴密的圍點打援的計畫,孫克送的第一大隊到仰口以北占領陣地,防止從王哥莊來支援的敵軍;董修璋的第三大隊則在太平宮、流清河一帶戒備,防止由李村方向來援之敵。第二大隊採取正面攻擊的方式來炸毀黃山子母二堡,而許京武的特務大隊則以火力支援第二大隊。
     攻擊的時間選定攻擊當日的下午3點,這代表在入夜前即可攻下目標。而堡內的偽軍也知道附近地區沒有其他援軍會來提供支援,能來支援的只有李村或青島市內的駐軍,但即便這些援軍能趕到,也都是入夜時分了,夜晚的嶗山是青保的天下,日軍在沒有確切的把握下,是不敢輕易冒進的,所以堡中的偽軍可說是孤立無援,就等青保來甕中捉鱉了。
     高芳先並決定先攻子堡、再攻母堡,由西向東、順勢而下,一來子堡位置較高,母堡即便要支援仰攻較為困難,二來攻擊發起時正式日落西山時,日光由西照射也使得母堡要提供支援火力時,射手之觀測與瞄準皆有困難,且子堡兵力弱較易得手,一旦子堡陷落了,我方士氣必定大振,敵方士氣則勢必低落,這將有利於接下來對母堡的攻擊。
     為牽制日偽軍對黃山子母堡的增援,高芳先等人決定在青保市中心地區先來個聲東擊西。因此,另外指派特務隊分隊長辛承清率精銳士兵30餘名,於攻擊當日凌晨,前往青島市內發動牽制攻擊藉以誤導日軍。
     于承芳在接下主攻任務後,回到大隊上告訴了隊員們,總隊已經決定要向黃山子母堡發起攻擊,並且由二大隊擔任主攻任務,但進攻崗樓對游擊隊來說並不是件容易事。所以要編組敢死隊,以敢死隊為主攻。
     日軍被擊驚慌失措
     于承芳說他不會勉強誰來擔任敢死隊,一律採取志願的方式,願意擔任敢死隊的人,自己舉手。這時大隊全體隊員都舉起了手,表示願意擔任敢死隊員。於是于承芳遴選了46人為敢死隊員,並分為奮勇隊與爆破隊兩個隊,奮勇隊隊長由八中隊長王在田擔任。
     1944年的97日凌晨12點,辛承清的特務分隊,悄悄的摸進青島市內的大連路(日本大廟附近),向偽華北自動車警務段發動襲擊,裡面的日軍與偽警們還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便被制伏,這次襲擊一共擊斃日軍3名,偽警5名,其餘紛紛逃竄。這次襲擊讓青島市內的日軍大為緊張,大大加強了青島市內的警戒,這正中了高芳先的下懷。在日軍因受到襲擊而驚慌失措之餘,青保各大隊已進入攻擊發起位置了。
     火力封鎖偽軍投降
     為了給崗樓中的偽軍們一個機會,在攻擊開始前,高芳先先派鄉長給母堡送去了一份招降書,限定於今日下午3點前投降,否則堡毀人亡等。等到了3點,黃山二堡仍無投降的跡象,於是高芳先下令開始總攻,王在田所率領的奮勇隊,在日落西山的太陽陰影下,慢慢的摸近了子堡,先將子堡附近重要山頭占領。此時王在田派隊員喊話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你們放下武器加入我們一起抗日,保證對你們寬大處理。倘若還執迷不誤,就不要怪弟兄們對你們不客氣了!」但子堡內的偽軍不但不予理會,還丟出了一枚手榴彈。
     於是許京武的特務大隊便以火力封鎖崗樓各射口,奮勇隊的隊員們也開使向崗樓的樓頂與射口丟擲手榴彈,在槍彈與手榴彈的雙重轟擊下,頓時消煙瀰漫。雙方激戰了將近一小時後,于承芳看正面攻擊難以攻下崗樓,便下令爆破隊員前往爆破,正當爆破隊藉著火力掩護接近崗樓準備爆破時,崗樓射口伸出了白旗,丟出了步槍,裡面的偽軍喊到:「投降……投降……別打了……分隊長死了……」此時樓門一開,奮勇隊奪門而入,堡內的偽軍早已毫無鬥志舉起手來不敢抵抗,此時于承芳也跟了進來,清點槍枝、押出俘虜,經清點共擊斃偽小隊長、班長各1名,其餘偽軍全部投降。待所有人員都撤出崗樓後,爆破隊點燃炸藥,把黃山子堡整棟樓給炸倒了。(待續)
青保攻占的日偽碉堡。(取自青島市檔案館,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率部出征。(林明正提供)
青保攻占的日偽大嶗崗樓。(取自青島市檔案館,林明正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1848#ixzz2UGHvL8kx